十會所事奉相調聚會蒙恩報導

  為着今年上半年的往前,於二月二十五日桃園南區西照顧區的弟兄們有負擔召聚聖徒們,在觀音區樹林里活動中心一同有事奉相調聚會。西照顧區總計共有一百二十五位聖徒(不含兒童)參加,十會所共有六十八位聖徒報名參加。藉着每半年一次的事奉聚會,我們調在一起,進入相同的負擔,為着要來半年的負擔與行動,一同吹號拔營起行。期盼藉着神的話將我們重新構成,進入同一個負擔的水流裏。此次特會共有兩篇信息,並總結於以下四個實行要點(一)追求眞理(二)重視青年(三)移民開展(四)恢復實體。
  第一篇信息說到過祭壇與建殿的生活,要把自己全然奉獻,哈該書一章六節指明,我們若忽視召會,就不會有眞正享受或滿足。關於恢復建造神的殿,我們無法中立;我們必需絕對,或是先顧到自己的房屋,或是先顧到主的殿。為了恢復神殿的建造,我們應當回應主的吩咐,在傳福音、餧養初信者、並照顧人的事上,被主耶穌佔有。第二篇信息則說到,為着召會建造,需要學習尼希米的榜樣,積極進取的態度,一手作工建造,一手拿兵器爭戰,抵擋仇敵的破壞,這需要我們全體起來,看見這亮光並有所行動,這樣主一定祝福我們。
  每篇信息結束後都有分組,研討如何關心各年齡層的青年人。弟兄姊妹分享如何經營各環配搭與蒙恩見證,藉此互相觀摩學習,擴大度量拔高眼界,脱離自己窄小天地,把我們帶進基督身體的相調裏。實行上,落實人人有晨興的生活,並建立照顧網學習彼此牧養,也拔高聖徒們對眞理的渴慕與認識。在後疫情時代,弟兄們也鼓勵大家都能彀走出來,參加實體聚會,具體劃出時段傳福音、探訪人,學習走神命定之路。此次特會有更多青年弟兄們操練為主說話,並參與服事配搭。歷世歷代以來,主都興起一班年青人與祂配合好轉移時代,願主得着更多的年輕人,使召會人人盡功用,全體都事奉,以達到身體建造的目的。(十會所 盧廷傑弟兄)

十會所召會生活蒙恩報導

  為着擴展主的見證,十會所弟兄們積極尋求開拓。在大區生活圈的擘劃藍圖下,今年初照着十會所範圍內的四個生活圈(過嶺、中大雙連、文化、壢新)調整會所內區排架構,使聖徒們能在地深耕,依照生活圈過召會生活。接着藉着青年班訓練學員的加強,將福音擴展到生活圈內的每一社區。眞正落實天天挨家挨戶的召會生活,週週定時定點福音出訪,主也將得救的人數加給我們。
  在弟兄們的禱告交通中,覺得需要在生活圈內,就近有據點,經常性的來為着福音與牧養使用。於是在壢新醫院生活圈週邊,嘗試尋找可供召會使用的地點,然而幾經尋找,並沒有找着適合的場地。感謝主奇妙的作為,在今年二月底,主為我們豫備一個合適的場所。地點在平安南街二十巷四十號。是一樓的店面,臨近壢新醫院,附近有平興國中、復旦中學和育達商職等多處校園。屋主是親愛的弟兄,不但樂意擺上,也在過程中扶持我們並多方成全。加上負責弟兄們的全力協助,卽使是疫情期間,設計裝潢等工程項目仍順利完成。終於在六月十七日開始第一次的擘餅聚會。
  新會場啓用之後,開始發揮它的功能,幾乎天天都有聖徒在此交通相調。除了有新人受浸,也有許多臨近校園的青少年朋友們,來參加福音活動。聖徒週週在壢新醫院和乙未公園週邊接觸人,傳揚福音。感謝主,新據點使大家就近同過召會生活,不是一週一次聚會事奉,而是天天相調建造,一起有福家排區的召會生活。主把眾人相調在一起,為着繁殖擴增積極往前。
  在全召會的集中擘餅及相調特會中,不僅聽見了桃園市召會的歷史,也看見了未來的願景和展望。我們要在這個持續發展的年輕都市,積極尋求開展。大區要以生活圈來擴展,召會生活以福家排區為架構,牧養聖徒並送會到主日聚會兩倍聖徒人數的家。求主祝福,在每個生活圈內,積極拓展,繁增出主的見證。  (十會所 吳文宏弟兄)

十會所五週開展報導暨蒙恩見證

今年三月二十九日至五月一日,全時間訓練青年班學員分為十三隊到全臺各地開展。其中共有八位學員,來到十會所配搭開展。這次的開展範圍,是在雙連生活圈、過嶺生活圈及中央大學週邊,在這裏有許多學生和青年人。

因着過去學員們在開展中,雖能快速帶領多人受浸得救,但留在召會生活的人卻不多。故本次弟兄們調整了開展的方向,強調為着召會的繁增,不只注重得救的數字,更注重照顧牧養。『要把召會作到家裏去,把眾聖徒都作到眞理裏面。這兩點若能作到,新路就能成功』(摘自『新路實行的異象與具體步驟』第十篇)。若人人都起來經營家聚會,主日自然繁增。

在開展初期,聖徒根據點名系統及通訊錄,列出看望名單。利用禱告聚會後的時間,逐一交通、尋求,使每位敞開的對象都能有照顧的聖徒,由學員們陪伴一同前往探訪。

為着增加家聚會對象,除了加強熟門探訪,南區各會所聖徒、以及聖徒成全聚會的新路成全班聖徒,也積極配搭叩門及街頭福音。

此次福音開展,包含傳街頭福音、叩門、三場福音收割聚會及熟門探訪,總叩門戶數達二千二百二十二戶,受浸十五位新人。最後一週的家聚會人位達六十位,聖徒出訪達到主日聚會人數的三分之一,並帶進二十人有分主日。

我們需要為新得救的十五位新人,能對主的話有胃口,成為常存的果子禱告。並為一百三十五位敞開的對象能順利交接聖徒牧養,調入召會生活代禱。(十會所 周哲毅弟兄、林活泉弟兄)


這次五週開展在接觸人方面,主要以校園福音和社區叩門為主。有關校園福音,主帶我們看見,需要在人性的水平上,對人有眞實的關切與代禱。接觸大學生時,發現人心十分敞開,只是大多因着忙於課業,分不出時間給我們。然而,這次不同於已往的開展策畧,我們轉而嘗試透過回訪、邀約他們喫飯與他們作朋友,並藉着關心、問候,摸着他們眞實的需要。不僅如此,回訪時為他們尋求合式的話語。

有關社區叩門,因着天氣常不穩定,連續多天都在濕冷的雨天中,叩着無人回應的門,心裏不禁歎息猶豫,似乎無法堅持下去。但看見聖徒們勇往直前,積極熱切,一定要叩到有人開門,我就學習在身體裏,穿戴神全副的軍裝。果然越叩門越喜樂,接觸到一位敞開的青年人,願意接受福音,眞是有主的豫備。(學員 關百威弟兄)


感謝主!因為我們家住在過嶺生活圈,有負擔要與這個生活圈的聖徒們,一同配搭建造。因此今年四月,我們家便轉換到雙連一區配搭服事。感謝主,在這時安排了全時間學員們到十會所開展,眞是恩上加恩,力上加力,叫我們得着更多的加強與幫助。

這五週裏,享受與聖徒們、學員們的配搭開展盡功用。我們一同去看望久不聚會的聖徒,恢復他們有穩定的家聚會;一同傳講人生的奧祕,讓人有神聖的遷移,進入神的國,成為神的兒女。

此外,我們也一同去看望福音朋友的家庭,帶着我的孩子,去接觸年輕家庭的孩子。眾人同作神福音的大使,邀請他們的孩子參加每週五晚上的兒童聚會。

還有海外來的學員,一起配搭與福音朋友家聚會,聽着姊妹用力的操練靈,傳講牧養材料,福音朋友也跟着操練靈禱告,我的心十分感動。

這就是以弗所書四章十一至十六節裏所説的,神賜給祂的召會有許多不同恩賜與功用的聖徒,就是為要成全聖徒,目的是為着職事的工作,為着建造基督的身體。這樣生活圈的開展與實行,將眾聖徒聯絡在一起,並結合在一起,便叫身體漸漸長大,以致在愛裏把自己建造起來。(十會所 曾冠達弟兄、曾江玟燕姊妹)


為了此次雙連坡與過嶺生活圈五週福音開展,本地聖徒們同心合意、堅定持續禱告多時,仰望主在生活圈內,興起關鍵的人與家加給召會。

我們有幸能彀與聖徒們配搭,拿起負擔在主所量給的美地─過嶺生活圈,以挨家挨戶叩訪、和街頭傳福音等方式接觸探訪,以得着平安之子與挽回聖徒們。

這五週內,我們接觸並探訪平安之子,恢復了一位姊妹,願意週週同讀主話,接受時代職事話語的供應。藉着姊妹和學員們的陪伴與扶持,又有兩位接觸許久的朋友們,在福音聚會裏,陸續受浸歸入主耶穌基督的名裏。

雖然我們所作的是十分有限,但只要人人在傳福音的事上,個個盡功用,每位聖徒的有限,堆加起來就要變成無限的。誠如倪柝聲弟兄所説,世界要被我們打倒了。『所以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將他們浸入父、子、聖靈的名裏』(太二八19)。(十會所 謝旺達弟兄、謝張萱姜姊妹)

南區(西照顧區)事奉相調暨十會所集中主日聚會蒙恩報導

為着今年上半年的往前,在二月二十六日週六上午,西照顧區的弟兄們有負擔召聚弟兄姊妹,在二會所一同參加事奉相調聚會。

在第一篇信息裏,弟兄指出我們今天光景和撒母耳時代是相同的。因此我們要像哈拿一樣,迫切的為得着青年人禱告,使他們有分於召會和召會生活。我們必須有計劃和時間表,每週花二至三小時在人身上勞苦;這負擔在我們身上是責無旁貸的,使眾人能彀同心合意,求主賜給我們男孩子以轉移這個時代。

第二篇信息交通到,為着應付主當前的需要,全召會都應領受負擔。不論人的情形如何,我們必須憑愛來牧養,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,一人至少照顧一位年輕人。作為召會中屬靈的乳母,應該樣樣都管,樣樣都顧,帶着兩三個屬靈的嬰孩。再者,年輕人必須奉獻自己作眾人的榜樣,作主今日的得勝者,把主迎接回來。

每堂信息結束後都有分組研討,針對在疫情下如何經營召會生活、如何得着年輕人等課題,彼此問,互相答。會中實際列出各會所的青職聖徒照顧名單,並分組指派牧養看望。討論內容相當充實豐富且有收穫。這場相調聚會雖在疫情影響中,到會人數仍有一百零三位,求主藉着這樣的事奉相調,使各會所都有路繼續往前。

次日是十會所的集中主日,延續事奉相調的重點負擔,我們交通到本會所生活圈規劃願景、區排架構調整和生活圈內的開展負擔。回顧二○一六年成立十會所之後,先後於同年新增青埔、文化兩區,並藉着開展與看望,於二○一八年成立了二十會所。現在要繼續主在十會所的行動,以聖徒生活範圍作為生活圈的方式來過召會生活,如同行傳一章八節所説的,從耶路撒冷擴展到地極。從調整現有的架構,期盼在各生活圈內,建立福家排區的召會生活,為着產生、成全願意承接託付的青年人。

末了,更是宣告盼望今年能從本會所繁增出一處新的會所。願主記念這樣的宣告,也加強這次的説話,眾人能響應,擺上自己,同心合意為着今年的行動與呼召。 (十會所 張翔皓弟兄)

十會所配搭南區在地大專生線上團聚報導

學生工作原是一貫延續的,陪伴他們在每個階段的成長,是為着成全召會的下一代。中學生們在畢業後,分赴外地,負笈求學而各奔前程。然而不變的是,召會對青年學子的關愛和扶持。藉着寒暑假的團聚,再把大家召聚一起,分享成長的過程與喜悅。這樣的服事,凝聚眾人的向心力,讓在地大專生知道,在桃園這裏永遠有一個地方是為他們打開的,能成為他們的安息處和避難所。

本會所長期關心此一議題,並照此負擔,和中學生服事者一同配搭,把握今年暑假期間,克服疫情管制的限制,於八月二十一日舉辦南區在地大專生團聚。豫備過程中,除了召會在財務上支援,也在中學生服事者、家長及校園學長姊的分頭邀約下,有五十三位大專生及十二位服事者,共計六十五位報名參加。

當天的聚會採取線上進行。除了集中交通,也有分組討論。分組中,先有破冰活動,讓大家彼此熟悉;接着一同進入豫備的信息『愛主而經歷主的顯現和同住』,讓弟兄姊妹分享所摸着的內容。最後在分組交通時,大家説説各地的召會生活,並為着所在的各個校園代禱。會後服事者為每位參加者豫備精緻餐點,藉由foodpanda外送服務,將餐點送到住在各區的大專生手中,眾人在線上一同愛筵交通。

聚會結束後,得到學生們熱情的迴響。有人看見久未聚首的同伴們,覺得欣喜。有人説到,同伴雖沒有穩定聚會,卻能藉着這個機會在線上相調,知道彼此的近況並代禱,覺得很溫馨喜樂。也有人因為收到外送的餐點,而感動不已。藉愛中的交通相調,主將學生聖徒的心凝聚一起。

我們盼望更多關切在地大專生,而在各個階段中,陪伴他們成長茁壯,以致有堅定心志,受主成全。桃園市召會,永遠是他們的家,他們的根。無論是畢業後參訓,或是返鄉在職,學生們都能成為主合用的器皿,開展主在全地的見證。(十會所 吳文宏弟兄、蕭雅云姊妹)

十會所召會生活蒙恩報導

本會所福音餐廳學生搭伙的實行,從二○○七年九月份開始,至今已有十三年,週週都固定開伙。卽使環境變遷,人事更動,但藉由學生們一屆傳承一屆,以及聖徒們愛裏的配搭,就能堅定持續實行使徒行傳二章四十六至四十七節所説,『他們天天同心合意,堅定持續的在殿裏,並且挨家挨戶擘餅,存着歡躍單純的心用飯,讚美神,在眾民面前有恩典。主將得救的人,天天和他們加在一起』。因為這樣的實行,使得用餐人數從最初不到十人而到如今的三、四十人。

十會所的每個小區都全力扶持飯食服事,以二至三人為一組的方式配搭。在職姊妹會先把工作排開;家庭主婦姊妹則將弟兄與孩子帶來一起服事;也有無法親自上陣煮飯的在職聖徒擺上奉獻。大家都盡上自己所能的,為要使這班大學生在神家滿了享受。更因着聖徒們強而有力愛裏的服事與扶持,使福音餐廳得以延續直到如今。

約翰福音十三章三十五節説,『你們若彼此相愛,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』。學生們藉着飯前幫廚、飯後收拾整理,不僅增加與社區聖徒相調交通的機會,也帶進彼此的關懷和代禱,而一同有分於甜美的事奉。

從五點半開飯前就有讀經小組的實行,聖徒與學生配搭牧養新人和福音朋友,飯後則一同唱詩、家聚會;在生活中更滿了聯結,使他們不僅願意來,更願意繼續留在召會生活中。每週固定的搭伙,還能將這些學生帶到週間校園小排與各種聚集。每年十二月當世人在過屬世的節日時,這班大學聖徒卻藉福音餐廳搭伙,舉辦『以馬內利之夜』,陳明聖經眞理,傳揚高品福音,向世界作相反的見證,使主耶穌成為人眞正的平安。每次期初、期中的福音週,更將新人帶到我們中間來,使他們一面享受豐富佳餚,一面因認識神而喜樂;主就將得救的人和我們加在一起。

羅馬書十四章十七節,『因為神的國不在於喫喝,乃在於公義、和平、並聖靈中的喜樂。』讚美主,由於這樣用餐交通的實行,將眾人帶進神國的實際裏。(十會所 李彭昭萍姊妹)

十會所大兒童受浸聚會蒙恩報導

今年五月三十一日本會所舉辦了大兒童受浸聚會,共有五位兒童受浸。為着加強孩子們藉認識眞理而經歷神聖的遷移,在聚會以先,請家長分別時間陪伴孩子,一起讀兒童受浸教材。受浸前有筆試與面談,並由服事者帶着孩子一同跪下禱告,將自己奉獻給主,幫助孩子主觀經歷主。受浸時,家長陪着孩子一同呼求主、唱詩、禱告,並帶着孩子在浸池中大聲禱告,奉獻給主。最後在聖徒的禱告聲中,受浸歸入主名。

一位姊妹分享在陪孩子追求『兒童受浸材料』時,重新認識『受浸的意義』。他們也為每位要受浸的同伴禱告,並為升國中後,主能豫備合適的老師和同學禱告。受浸時,看到孩子浸入水中再起來時,大聲宣告:『我得救了!』感動的流下淚水。

在受浸前,除了甜美的見證,更有屬靈的爭戰。一位姊妹説,她的親人問:『孩子是自願要受浸麼?』『現在受浸太早了罷?』而當問到孩子是否眞願意受浸,孩子也沒有肯定的回答,讓姊妹十分受攪擾。但藉着堅定持續陪孩子讀受浸教材,這些信息供應加強了他們。受浸前一天,親人表態反對,姊妹順服,然後流淚禱告。當天奇妙的事發生了,孩子很堅定對家人説出自己願意受浸接受主,結果原本反對的家人就答應讓孩子受浸。

另一位姊妹則是在那天經歷了死亡與生命。她親愛的父親安息主懷,而這天也是孩子的重生日。當天凌晨,姊妹接到父親卽將離世的通知,趕往醫院陪伴最後一程,心中萬般不捨與難過,身心俱疲。但想到當日孩子要與同伴一起受浸,進入神的國,得着神永遠的生命,成為聖別的子民,隨卽撐起身子赴會。最後孩子順利受浸,並在聖徒們愛裏的扶持與安慰下,心得鼓勵與加強。

受浸不是一種形式或儀文,乃是我們與基督聯合的表明。相信和受浸,是接受神完全救恩之完整步驟的兩部分。求主記念孩子們一生的道路,蒙祂保守直到路終。(十會所 鄭廉勳弟兄、鄭陳瑞青姊妹)

1 2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