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會所召會生活蒙恩報導

  二○二五年十二會所暑期兒童品格園,在眾聖徒多次的禱告與交通中順利展開。今年的主題是『忍』,我們深知這不僅是兒童需要學習的重要品格,更是主在我們身上所要作成的生命。

  活動籌備初期,雖然報名人數不多,但聖徒們在定時的交通與禱告中,為着孩子們能釋放時間同心禱告,交託給主,相信主必將所需的人數加給我們。正如聖經馬太福音十九章十四節:『耶穌卻説,讓小孩到我這裏來,不要禁止他們。』我們相信,每一位孩子都是主所要得着的。

  最終共有二十八位兒童參加,其中包含八位福音朋友的孩子;另外有十八位家長及二十二位服事者一同參與。透過這次的品格園,兒童們不僅彼此相調,更在遊戲、詩歌與課程中學習如何在生活中操練『忍』的品格。孩子們在歡笑與互動中結下深厚的情誼,活動結束時仍意猶未盡,甚至邀約下次再相調。

  為着能繼續與福音家長接觸,品格園結束後,聖徒們特別又安排前往臺北市召會七十八會所,一同有主日聚集及戶外相調。在聚會後,我們帶着孩子與家長一同走訪內湖附近景點。藉着這樣的交通,不僅加深彼此間的認識,也使兒童們更自然的聯結在召會生活中。令人更喜樂的是,藉着這次品格園,也恢復了兒童排的聚集。看見這地其實還有許多孩子需要照護,需要找到同伴,並被保守在神的家中。

  我們深信,這次的品格園不只是一次暑期活動,更是主祝福的開端。願主堅固這些兒童的心,特別是福音朋友的孩子們,使他們在召會生活中得建立、受餧養,在公義、信、愛、和平中一同長大。也願主祝福他們的家,能在祂的愛裏被眷顧,並穩固在神的家中,使主得着更多的見證與榮耀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十二會所 賴軒忠)

七會所召會生活蒙恩報導

  已過七月十日至十二日,七會所舉辦暑期兒童品格園,主題是『剛、柔、順』,共有七十位參加,其中二十位聖徒兒童、十位福音兒童、二位福音家長,以及十位聖徒共同有分。手冊的豫備歷經多次修改,三位姊妹晝夜交通配搭,內容一度過於豐富,後來不斷調整定稿完成。過程中,有姊妹顯出排版的功用,有姊妹運用美術恩賜佈置場地,年長師母也在靈裏供應扶持。藉着配搭,眾人更多珍賞彼此裏面的基督,服事也越加和諧甜美。

  三天課程緊湊且充滿喜樂。首日,孩子們在詩歌律動中向主敞開,隨後進入『剛』的故事與課程,透過石頭剛性測試、橋樑建造與重量考驗,學習團結合作。下午『柔』的課程,孩子們實作羊毛氈肥皂DIY,需學習溫柔的完成,如同基督柔和謙卑一樣。

  第二天,信息進入『柔』與『順』的品格故事,並以昆蟲引入順的特性。下午安排『剛、柔、順』闖關遊戲,孩子們在團體互動中彼此相顧,互相倚靠,操練同心合意。

  第三天眾人移至風禾公園,藉大地遊戲將品格操練延伸到自然環境,使孩子們在開闊場域有更多相調,也加深對同伴與家長的認識。

  此外,八月十六日於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舉辦親子登山相調,對象為小一至國一兒童、家長及有心服事者,共有二十二位參加,其中含十一位兒童與青少年。登山過程雖需休息,聖徒仍堅忍往前,至終與孩子們一同登上三角點,海拔1,212公尺。感謝主!祂豫備美好天氣,途中大家邊走邊交通,孩子們也彼此鼓勵,下山後眾人返回復興會所,共同用餐並交通。

  藉着兒童品格園與親子相調,孩子們得以穩固在召會生活中受牧養、得建造。願主繼續祝福兒童工作,並為着祂的恢復得着更多兒童,一同建造基督的身體!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(七會所 戴明健)

六會所召會生活蒙恩報導

  今年六會所暑期兒童品格營的主題是『純』。在這混亂的時代,孩子若要蒙保守,惟有常常接受神話中之水的洗滌,好使心思純潔無雜。這次的品格營藉由精心設計的戲劇表演、科學實驗及DIY活動,以活潑方式引導孩子們學習『純』的祕訣,並盼望更多孩子和家長因神的話得着吸引與更新。

       詩篇一二七篇一節上:『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,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。』這次兒童品格營實在不是靠人天然的安排,乃是主自己在背後運行。起初報名人數寥寥無幾,最後卻有二十九位兒童及九位福音家長參加。原本找不齊的隊輔,主調度萬有,差派補上。連公認最難的話劇表演也在主的加力下完成排練。品格營實在是眾肢體盡功用的好機會,需要否認己,先來到主面前,纔能把人帶到神前!

  活動中,從詩歌帶動唱、話劇表演、故事問答,到科學實驗、手作、頒獎與分享,每一環節都充滿主同在的喜樂。孩子們專注的參與活動,連家長也投入其中。有家長坦言,現今的3C產品充斥的世代,孩子很難抗拒吸引,惟有轉向主纔能使人心單純,也有家長對自身及其家庭教育進行了省思。服事的聖徒們聽見這些回饋,心中都得着安慰與激勵。最後呼召家長們讓孩子來參加每週五晚上的兒童排。品格營結束後,會所兒童排的人數有了翻倍的增長。

  另外這次還加強了青少年隊輔的成全。雖然他們是第一次服事,難免有些生疏,但藉着操練,他們學習敞開自己,一同進入『純』的課程,都覺得很有收獲,希望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能時常轉回主,像嬰孩一樣單純。願神得着這些青少年,在神的愛和光中蒙恩。

  得着一個兒童,就是得着他的『一生』。許多在主手中有用的人,都是在兒童時代就被主得着,因為有足彀的時間被主成全,成為貴重的器皿。因此,兒童工作不僅僅是一年一度品格營,更需要在平日建立屬靈同伴,一同讀經、禱告,過有根基的召會生活。願主親自成就這心願,也願主為着祂的權益,繼續加強兒童工作。 (六會所兒童服事團) 

十五會所公園兒童排蒙恩報導

  鄰近桃園火車站的建國公園,約於二○二二年開始有公園兒童排。最初由一會所聖徒於每週六下午四點,在公園的固定地點唱詩歌、説故事,並登記兒童名單以兌換獎勵,產生出一羣『固定忠實班底』,約有六、七位兒童參與。在後續二○二三年『開展新站特區』的水流裏,此處更成了一塊『得兒童』的重要漁場,由一、十五及十九會所共同配搭開展。

  相較於會所附近的陽明運動公園,建國公園腹地不大又藏身於巷弄之中,然而正是因為這特點,更容易接觸本地住戶。在公園常能遇上鄰居、孩子的同學或擔任教職員姊妹的學生,進而成為傳福音的對象。由此可見,這塊美地值得好好經營及把握。

        主説:『所以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將他們浸入父、子、聖靈的名裏』(太二十八19)。藉着聖徒們堅定持續到公園傳福音,主也將平安之子擺在我們面前。去年初接觸到一位菲律賓籍的年輕媽媽,她雖已得救,但來臺後就中斷聚會。姊妹們有負擔,固定與這位媽媽及孩子在公園有牧養及顧惜,便從家聚會進展到帶孩子加入聖徒家的幼幼排,又更進一步受邀參加主日聚會。實在見證我們只管『去』,主必親自豫備尋求祂的人;卽或不然,平安也歸於我們!

        公園兒童排的教材及形式不拘,或詩歌、或繪本故事、或性格投影片、或團康遊戲,弟兄姊妹總以各樣的智慧吸引兒童及家長加入。為此,姊妹們甚至一起學習折氣球,並為公園福音交通禱告。深願一次一次跨區的交通與聯結,加深聖徒的負擔,公園兒童福音並非少數人的責任,乃是需要全會所一同拼上去,人人都盡自己的一分功用。相信只要眾人目標單一,順從聖靈的帶領,主自然將平安之家帶給我們。 (十五會所 蔡佳穎、李卉婷、謝雅惠)

十六會所召會生活蒙恩報導

  十六會所每年最蒙恩的行動之一是暑期兒童品格園,籌備期間,全會所有將近一半的聖徒配搭服事。過程中有許多的交通禱告,讓參加的兒童、服事者都留下美好的印象。美中不足的是,來參加的福音兒童大多僅參加品格園活動,後續難以深入接觸。今年與兒童服事的同工多有交通,也實地參加二十三會所的兒童品格園,發現他們的品格園時間短,配搭人數規模較小,擔子較輕,可多次舉辦。並且目標清楚,是針對福音朋友。
  藉着觀摩,研擬新的實行。旣然福音家庭能參加兒童品格園,我們可以多辦類似的活動讓他們參加。因此設計較輭性的活動,並以家長關心的『性格』為課程內容。我們應該為福音的緣故交朋友,於是規畫每月一次在週六上午有『朋友日』活動,並與二十八會所合辦。對象是三至八歲的兒童,一面是因為我們的孩子正是這個年紀,另一面這個年齡層的兒童家長一定會陪伴參加,作兒童如果也能作家長,那就事半功倍。參加的對象來源有三:熟門、公園兒童排、Line社羣。
  第一次的朋友日,只有兩個福音家庭,都是熟門,之後都有六至七個福音家庭參加。這些是二十八會所公園兒童排所接觸的朋友,或是經由Line社羣邀約而來。招生其實不難,這類型的活動在家長看來就是『共學』,就是家長與小孩一起進行一些活動。這在現在家長中相當熱門。家長們熱衷為孩子尋找假日活動,同時也能有一起成長的同伴。
  參加者再來的比例相當高,至於傳福音或帶他們進入召會生活,需要慢而自然,讓聖靈顯明。卽便如此,仍驚訝的發現,參加的朋友不乏是接觸過福音的,或家人就是信徒;並且因為活動場地大部分在會所,前來的人是相對平安的。我們盼望讓他們成為召會生活的同伴,像一位媽媽本身有共學經歷,便請她配搭部分活動。有次她主動表示要來看看主日聚會。願主藉着這樣的勞苦,使我們結常存的果子。 (十六會所 謝文鋒)

南區兒童及青少年家長座談蒙恩報導

  南區兒童及青少年家長座談,於一月四日上午在二會所舉行。開頭弟兄交通到兩處經節:創世記五章二十二節,『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,與神同行三百年,並且生兒生女。』以及詩篇一二七篇三節:『…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…。』屬靈愛主,不一定就是好的父母,操練與神同行,是對兒女最好的牧養。並且父母需要有受託的感覺,纔會開始學習作父母。
  一對夫婦見證,他們從訂婚時就堅定持續有晨興和晚禱,藉着享受主而在婚姻及養育兒女的事上能同心合意。有了孩子後就陪伴孩子晨興晚禱,並讀聖經,建立家庭屬靈時光。孩子上幼兒園後開始打開家成立兒童排,在過程中藉着與孩子有交通禱告以及聖經話語的供應,成全孩子學習關心並顧到同學。姊妹也見證藉着操練與孩子不斷的有溝通,學習瞭解他們的想法並引導孩子作決定,進而與孩子成為朋友的關係,也與孩子有愛的關切和擁抱的習慣。卽便孩子現在都已成家,仍每週有家聚會,彼此牧養顧惜。
  在座談會前,有鼓勵各會所的家長與服事者一起追求書報《初信造就–父母篇》,並在當天彼此分享。聖徒從書報中得到幫助,表示需要為着兒女分別為聖,用神的話教導兒女;並要率先作榜樣,不是去命令孩子而是要帶領孩子;陪伴不是在於時間長短而是在於用心程度,操練抓住各種時間陪伴,傾聽孩子説話。
  最後弟兄在總結時交通到,第一,要與神同行,我們需要與主有一對一的交通,並操練為自己的孩子有尋求。第二,要有受託的感覺,不能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,要去叩孩子的心門,學習理解孩子。第三,父母是孩子的榜樣,我們需要過一套的生活,因為孩子眼睛是雪亮的,知道我們是否眞實或虛假。
  盼望藉由交通及研討,使更多的家長在陪伴牧養孩子的事上有學習和尋求,並為此有迫切禱告。願主得着召會中的下一代及每個家,使召會得以往前! (十會所 蕭雅云、二十二會所 林家盈)

兒童服事者暨家長相調聚會報導

  二○二三年兒童服事者暨家長相調聚會,分別於三月十八日上午和三月十九日下午在一會所和二會所舉行,共有二百一十位聖徒及近六十位兒童與會。主要有四方面的見證:姊妹及媽媽們活力排的建立、看重家庭時光祭壇、公園兒童排的開拓及兒童排恢復的見證。
  活力排的建立:姊妹見證,藉着中壯的姊妹陪同年輕的媽媽建立禱告交通的生活,進而共同牧養較年幼的媽媽,主就在他們中間動工,使姊妹們對人有負擔,能一同接觸並回訪兒童排的家長。
  家庭時光祭壇:幾位姊妹因着共同追求『牧養兒女的異象與操練』一書,從主得着啓示並領受負擔,看見用主話牧養下一代的重要,便開始與同伴們迫切為下一代禱告,並操練實行家庭時光。
  一對青職夫婦則見證他們如何在繁忙的工作、家庭及召會生活中贖回光陰,操練抓住零碎的時間,與孩子們建立家庭時光祭壇。在會中,弟兄們也交通到,兒女是神所賜最好的產業,能彀把一個孩子撫養長大,帶到主面前,是最有價值的事。許多家長們能見證,抓住機會陪孩子享受主,在生活中作榜樣牧養他們,使孩子從兒童到青少年,甚至到大專,仍穩固在召會生活中。
  公園的兒童排:聖徒見證他們如何藉着禱告和牧養產生並恢復兒童排,並帶進更多的家一起配搭。有的會所雖然聖徒平均年齡高,也沒有兒童,他們卻對兒童排滿了負擔,藉着同心合意的禱告,主賜給他們橋下公園這塊美地,肢體更是各個盡功用。
  兒童排的恢復:有一位姊妹見證,雖然先前兒童排中斷了,但藉着聖徒們堅定持續的為兒童題名禱告,聖徒開始有負擔實行送會到家牧養他們,也開始在附近發放兒童排單張,兒童排生活最後因着家聚會的實行而被恢復。
  弟兄在總結時交通到,兒童的服事必須從禱告開始,我們要先成為活力人而形成活力排。父母不僅要建立家中祭壇的生活,更要藉着家聚會牧養孩子,進而擴大形成兒童排。每一個家天天都需要有家聚會,並且聖經上主説:『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。』(太十九14)我們要將孩子帶到召會生活,使他們成為對神有時代價值的器皿。(一會所 蘇雅惠姊妹、十四會所 杜潔恩姊妹)

1 2 3 ... 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