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未記結晶讀經(二十二)禧年(一)

  利未記二十五章中題到的禧年,在以賽亞六十一章一至三節的記載作爲豫言,實際的應驗在路加四章十六至二十二節。利未記二十五章十節說:『你們要將第五十年分別爲聖,在徧地向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。這年必爲你們的禧年,各人要歸回自己的產業,歸回本家』。禧年有兩項主要的福分,就是各人歸回失去的產業,並從奴役得着釋放。以色列民每一個賣了他先前所分得的產業的,在禧年要歸回自己的產業,而無須付贖價;並且凡賣了自己作別人奴僕的,要重新得到自由,歸回本家。歸回自己的產業以及得自由歸回本家,在新約的禧年裏就是:信徒已經歸回神,就是他們以前所失去神聖的產業,並且從一切捆綁得釋放,回到召會,就是他們神聖的家。
  在舊約的豫表裏,對神的子民,禧年持續一年之久,其應驗卻是指整個新約時代(恩典時代),這是神悅納歸回的罪囚的時候,也是那些在罪的捆綁下受壓制的人享受神救恩之釋放的時候。信徒在恩典時代對禧年的享受,就是享受基督作爲神給他們的恩典,這享受要帶進千年國裏對禧年完滿的享受,以及在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裏最完滿的享受。
  路加四章禧年的宣揚,控制了整卷路加福音的中心思想,而十五章浪子的比喻是禧年絕佳的例證。浪子離開父家,賣了產業,也賣了自身。人乃是神的器皿,盛裝神作爲器皿的產業;因此,人如果沒有神作產業和享受,就是空虛的、貧窮的。亞當沒有接受生命樹時,就失去他享受神的分;世上一切不信的人都失去神作他們的產業和享受,並且將自己的肢體賣給罪,成爲罪的奴僕。人生不過是勞苦愁煩,轉眼成空;人生的實況乃是虛空的虛空,空中之空,都是捉影捕風。墮落的人沒有真實的住處;他們都是漂泊、流浪、無家可歸的,因爲只有神是人真正的居所。
  有一天浪子歸回產業,回到父家,那就是禧年,就是自由;那也就是一切應心,萬事如意。神在救贖裏作了我們的產業,給我們享受;得救就是歸回我們的產業,歸回神,回來歸向神,重新享受神作我們的產業。得救就是得着神;我們有了神,就甚麼都有了,神在基督裏作了我們的福分。我們沒有神,就甚麼都沒有了。父親悅納兒子,兒子回到父親那裏並歸回父家,對兒子來說,這就是禧年,恩年。神在基督裏作了肥牛犢,給悔改歸回的浪子享受。這符合利未記二十五章十一至十二節,那裏說,在禧年的時候不要種,也不要收,只要喫和享受;我們一悔改歸向神,接受主耶穌,我們裏面就得着神,這也就是我們禧年的開始。我們不是父親的雇工,乃是眾子享受祂,並能一直享受神作我們的產業,從現今直到永遠。
  禧年乃是基督作爲恩典,藉着祂的恩言分賜到我們裏面,給我們享受的年代;新約的禧年乃是我們得救的狂喜年代。我們必須接受主耶穌在我們裏面作真正的禧年;我們得着了祂,就有神作我們的產業,並且能蒙拯救脫離罪和撒但的轄制,而有真正的自由與安息。我們接受基督作我們的救主和生命時,祂就進到我們裏面作我們的禧年,但我們若沒有讓基督在我們裏面活着,也不憑基督活着,我們就還沒有實際的活在禧年裏。我們若讓基督在我們裏面活着,並憑祂活着,一切就都應心、如意;否則一切就都是難處,凡事都沒有禧年。只有當這位包羅萬有的基督給我們得着了,給我們享受了,我們纔可能一切應心,萬事如意;不是外面的人事物,乃是裏面的基督,能叫我們安穩無憂的面對各樣的環境。(郭祥舟弟兄)

利未記結晶讀經(二十一)節期(二)初熟節、五旬節、住棚節

  以色列人每年的節期,是根據他們在美地上的勞苦,並將美地的出產帶到神所命定的地方;若沒有在美地上的勞苦,就沒有節期。可以說,在美地上的勞苦與出產,都是聯於對基督的經歷。本篇信息,我們要從利未記二十三章,來看復活的基督作爲初熟節、五旬節和住棚節的實際,以及我們如何經歷基督在復活裏作爲美地的實際。
  初熟節表徵作初熟果子的復活基督,在祂的復活裏乃是給我們享受的筵席(二三9〜14,林前十五20)。按照豫表,莊稼的初熟之物要被帶到聖殿裏呈獻給神之後,以色列人要喫初熟的果子,其餘的部分纔收到倉裏;這啓示初熟的果子首先是爲着神,作神的食物,使神滿足,然後纔成爲我們的享受和滿足。
  基督在逾越節時被釘十字架,然後在第三天,就是安息日的次日,祂復活了(利二三11)。基督的復活是初熟節的應驗,也是這節期的實際。基督是第一位從死人中復活的,成爲復活的初熟果子。在豫表裏,初熟的莊稼不是一根麥穗,乃是一捆麥子;這不僅豫表復活的基督,也豫表在祂復活之後,從死裏復活的衆聖徒。
  利未記二十三章十四節裏的豫表,表徵復活的基督升到諸天之上,在祂復活裏帶着所有的果子一同獻給神,作神的食物,先使神滿足;然後纔成爲人的供應,使人滿足。在復活那天清晨,主隱密的升到天上去滿足父,晚上又回到門徒那裏。祂復活的新鮮必須先給父享受,正如在豫表上,初熟的莊稼要先獻給神。
  把初熟莊稼的一捆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,好蒙悅納,表徵基督復活是叫我們在神面前得稱爲義,並蒙神悅納。祂這位復活者,在我們裏面爲我們活出一種能得神稱義,且一直蒙神悅納的生活。初熟節的初熟果子被獻給神作祂的享受之後,以色人要喫這初熟的果子。『果子』一辭含示喫,指明享受;『初熟的果子』一辭指明,復活的基督是要給我們喫,作我們的享受。按照初熟節的豫表,我們所享受的,以及所分賜到我們裏面的,乃是復活的基督。
  五旬節就是第五十天的節期,從安息日的次日,就是將搖祭的禾捆帶給神的日子算起,到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(二三15〜22)。在新約裏五旬節那天,三一神的終極完成─經過過程之三一神那包羅萬有、賜生命、複合的靈,就是三一神的總和─澆灌在代表基督身體的一百二十位門徒身上(徒二1〜4)。神經綸的靈這樣的澆灌,結果產生了基督的身體,終極完成於新耶路撒冷。
  五旬節表徵新約信徒享受澆灌的靈,作爲復活基督豐富出產的集大成;基督復活的豐富出產包括神的長子、賜生命的靈、神許多的兒子、和神的新造。在五旬節那天,那靈澆灌在基督的肢體上;這樣,召會就形成了。召會的形成分爲兩部分─猶太的部分和外邦的部分,就是由耶路撒冷的聖徒(徒二)和哥尼流家裏的聖徒(徒十)所代表的。
  住棚節,最後一個節期,表徵以色列在千年國全享復興的舊造;這節期要引進新天新地(利二三33〜43)。利未記二十三章三十四節裏的七日,表徵住棚節乃是一段完整的時期;這段完整的時期將有一千年。按照這豫表,在千年國裏每天都要獻祭給神,表徵在我們的經歷中,基督乃是神的食物,獻給神使神滿足,我們也可以與神彼此享受安息。
  住棚節就是收藏節,是在整個莊稼都收進來的時候;表徵對基督一切所是豐富、完滿、終極的享受。我們從無酵節開始享受基督,繼而在初熟節享受復活基督的豐富,至終就要終極的享受基督作爲住棚節。住棚節是在神所賜的美地收成時舉行的,對我們而言,今天美地的實際乃是那靈(加三14)。住棚節是爲使神的子民在神面前享受以得滿足的節期。今天基督作爲住棚節的實際,乃是這樣的節期給我們經歷並享受。(黃志輝弟兄)

利未記結晶讀經(二十)節期(一)安息日、逾越節、無酵節

  利未記二十三章裏的節期乃是爲着安息和享受,豫表基督作我們的安息和享受(利二三2)。神命定了節期,使祂的子民可以與祂一同安息,一同喜樂,使他們與神並彼此同享神爲祂贖民所豫備的一切;這享受和安息不是個人的,乃是團體的。耶和華所定的節期乃是聖會,是神子民爲着特別、專一目的而被召聚的特別聚集。這些聖會表徵信徒聚集爲召會,在神面前,與神並彼此團體的以基督爲安息和享受。
  每週的節期,安息日,表徵蒙神救贖之人與神並彼此同享的安息;每七日有一日爲着安息與享受(二三3)。安息日的原則乃是我們該停下我們的工作,因爲神爲我們作成了一切,並且成爲一切,給我們享受。按照創世記,安息日對神來說是第七日,但對人來說是第一日。安息日的原則不僅應用於創造,也應用於救贖;基督救贖工作的結果,乃是基督自己作安息日。每週的安息日乃是嚴整的休息;這嚴整的休息,表徵與神一同之真實且徹底的安息,給蒙神救贖的人與神並彼此一同享受。這安息日,這安息,乃是『向耶和華守的』,表徵神的贖民有分於使神喜樂並享受的安息。
  每年有七個節期(二三4~44)。七是完全的數字,表徵每年的七個節期乃是完全在神的豐富裏。逾越節是在一年的正月,就是一段時期的開始(二三4~5)。這表徵基督作我們的救贖,是我們與神同享神救恩的起始。逾越節這辭含有越過的意義。在這逾越節裏,基督不僅是逾越節的羊羔,更是整個逾越節。逾越節的筵席是神完全救贖的表徵,這完全的救贖是將神所揀選的人帶進對祂自己完全的享受裏。主的桌子也是一個筵席,頂替並繼續逾越節。今天在召會生活中,我們乃是赴這新約的筵席;然而,這筵席要到要來國度裏的筵席纔會完全應驗。
  無酵節表徵無罪的基督,成爲筵席,作我們在無罪生活中的享受(二三6~8)。無酵節緊接在逾越節之後,所以這兩個節期是一起的;前者─逾越節─是開始,後者—無酵節—是延續。守除酵節(申十六1~8)豫表藉着享受基督作無罪的生命供應,潔除一切有罪的事物。以色列人中不可見發酵物,這表徵我們必須對付所覺得的罪,就是對付顯明的罪,看得見的罪。我們若容忍暴露出來的罪,就會失去神子民之交通的享受。基督是我們的無酵餅,是我們純誠真實、無罪的生命供應,絕對純淨,沒有攙雜,並且滿了實際。除罪惟一的路,就是天天喫無酵餅所表徵之基督這釘死、復活且無罪的生命。當我們接受基督作我們的生命─無酵餅的生命,純淨人的生命,這生命就純淨我們。基督作爲無酵餅,使我們過純淨的召會生活。召會中不該有酵,酵在聖經中表徵一切消極的事物。我們需要成爲新團─召會─由信徒在新性情裏組成。
  無酵節持續七天,表徵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整個期間乃是無酵節,就是無罪的節期。我們已蒙救贖脫離罪,現今這無罪的救贖主,乃是我們一生的節期。我們基督徒的一生應當享受安息,享受神,享受我們的救贖主。在無酵節的第一日和第七日都當有聖會,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;這表徵我們從頭一日就團體的享受基督,並無人爲的勞苦,直到行完基督徒生活的全程。
  要將火祭獻給神七日(一段完整的時期),表徵我們在基督徒生活的整個期間,不斷的把基督獻給神作食物。在主的筵席上,我們向全宇宙展示,我們在一週當中,天天取用基督作我們無酵的食物,作我們無罪生命的供應,並且我們是同着祂來赴席。然後我們將所享受爲食物的這一位,獻給神使祂滿足。(鄭憲宗弟兄)

利未記結晶讀經(十九)蒙揀選成爲聖別,過聖別的生活,以彰顯聖別的神,並成爲聖城

  本篇要來看,神聖別子民的聖別生活。在已過的永遠裏,我們在基督裏蒙揀選,好成爲聖別;在今世,我們正在被聖化,被基督作爲『那靈,那聖別的』所浸透,要成爲聖別;在來世以至於將來的永遠,我們將終極完成爲聖城。
  聖別的意思不僅是成聖,分別歸神,也是與一切凡俗的不同、有別;只有神與一切不同,與一切有別;因此,祂是聖別的,聖別是祂的性情。父在創立世界以前,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,使我們在愛裏,在祂面前,成爲聖別、沒有瑕疵。成爲聖別,先是分別歸神,其次是被神接管,第三是被神據有,第四是被神浸透,且與神是一。最終,這事的結果乃是新耶路撒冷;這聖別的實體屬於神、爲神所據有、所浸透,且與神是一。
  利未記十八至二十章是論到神聖別子民的聖別生活,與以弗所四章十七節至五章十四節相符,吩咐神聖別的子民脫去舊人,穿上新人,過聖別的生活,像神是聖別的一樣,作祂的彰顯。
  在以弗所四章十七至三十二節,有三節重要的經文給我們看見,神聖三一的神聖分賜是爲着召會生活過聖別生活的基礎。首先是十八節,說到與神的生命隔絕;神的生命乃是爲了在祂神聖的分賜裏,用祂神聖的豐富供應祂的兒女。第二是二十一節,說到那在耶穌身上是實際者;那在耶穌身上是實際者,就是當耶穌在地上生活時,神的生命在耶穌身上所顯出的實行;這是指耶穌一生的真實光景,如四福音書所記載的。第三是三十節,警戒我們不要叫神的聖靈憂愁,我們原是在祂裏面受了印記,直到得贖的日子。
  利未記十八章三節提及,以色列人不可照着他們從前生活在埃及人中的那種樣式生活,表徵信徒應當在從前舊的生活樣式上,脫去舊人。也說到,不可在他們要被領進的地上,照着迦南人的樣式生活,表徵信徒得救後,不該模成世人生活與行爲的樣子。以色列人要照着神的聖別過一種聖別的生活(十八4~二十27),表徵信徒應當穿上新人,這新人是照着神,在那實際的義和聖中所創造的。
  『因爲那地受了玷污,所以我向那地追討罪孽,那地也吐出其中的居民』(十八25)。美地表徵包羅萬有的基督,是爲着神子民生存和生活的供應,也是爲着他們的享受。美地吐出受玷污且不聖別的居民,表徵包羅萬有的基督,原是我們的居所和我們所需的一切,作我們的享受,但如果我們與祂的關係不正確,祂就要把我們從祂自己裏面吐出去,不再讓我們享受祂。
  要聖別,因爲神是聖別的(十九2,二十7、26),這表徵要照着神的聖別行事爲人,過聖別的生活。十九章五節和六節題到平安祭,指明在十八至二十章所描繪神聖別子民的聖別生活中,神聖別的子民在平安裏有交通、來往、彼此的享受,乃是非常重要的。
  不容許有攙雜(十九19),這指明神要萬物各從其類,沒有任何種的攙雜。凡憑神生命而活的,就不可憑肉體而活。所供應神的話,不可與世界的話攙雜。活在新約生命裏的人,不該憑舊約的規條而活;屬於主的人,不該照着外邦人的風俗生活。
  我們需要過一種與祭司職任相配的聖別生活;惟有藉着天天接觸完全的基督,享受祂並經歷祂,纔能成爲這樣的人;祂要使我們完備、完全,且得到適當的平衡;這樣,我們就彀格在新約時代作祭司事奉神。(彭啓浤弟兄)

利未記結晶讀經(十八)遮罪

  利未記十六章描述遮罪。因着前面十一至十五章,所描繪神子民消極的光景:包括飲食的不潔,生產的不潔,痳瘋的不潔,漏症的不潔。按照神的觀念,在祂神聖的經綸中,乃有救贖的需要。因爲舊約時期不是成功救贖的時候,所以需要有要來之救贖的豫表和影兒;這個影兒就是利未記十六章中的遮罪。舊約中藉着動物祭牲所完成的遮罪乃是豫表,指向新約中基督所完成的救贖。
  遮罪,希伯來文字根意,遮蓋;這字的名詞,在利未記十六章二節和出埃及二十五章十七節譯爲遮罪蓋。在遮罪日,贖罪祭的血被帶進至聖所,彈在遮罪蓋,就是約櫃的蓋上,約櫃的蓋遮蓋了約櫃裏的十誡;這表徵前來接觸神的人,其罪已經被遮蓋,但還未被除去。如此,墮落的人與神之間的光景,就得以平息,但還未完全解決;直到基督來,獻上自己作平息的祭物,除去人的罪,纔成功了救贖。
  利未記十六章十五至十九節擺出了一幅遮罪之完成的圖畫。遮罪的完成,第一步是宰殺那爲百姓作贖罪祭的山羊。山羊表徵罪人,被宰的山羊作贖罪祭,乃是豫表那爲我們罪人成爲罪的基督。第二步是把山羊的血帶入幔內,彈在遮罪蓋上面和前面。把血彈在壇上七次,表徵基督的血有完全的功效,使罪人看見,心中平安。彈在壇上的血是爲着罪人的平安,而彈在遮罪蓋上的血是爲着神的滿足。
  歸與耶和華的公山羊要被殺,但歸與阿撒瀉勒的公山羊要送到曠野去,擔當以色列人一切的罪孽。阿撒瀉勒表徵魔鬼撒但,那罪惡者,就是罪的源頭,起源。基督作爲神子民的贖罪祭,一面在神面前對付了我們的罪;另一面藉着十字架的功效,把罪送回給撒但,罪原是從撒但進到人裏面的。藉着十字架,主耶穌有地位和資格,也有能力、力量和權柄,除去蒙救贖者的罪,並把罪送回給罪的源頭撒但,撒但要永遠在火湖裏擔罪。
  在舊約裏的遮罪,豫表在新約裏的平息。平息就是使雙方和好,並使二者成爲一。平息乃是藉着滿足神公義的要求,使神與我們之間的光景得以平息,並使我們與神和好。作爲罪人,我們需要平息,以平息我們與神之間的光景,並滿足祂的要求。平息與雙方有關,一方虧負了另一方,欠了另一方的債。因此必須採取行動,以滿足另一方的要求。路加十八章九至十四節稅吏的例子,說明平息的需要:『那稅吏卻遠遠的站着,連舉目望天也不敢,只捶着胸說,神阿,寬恕我這個罪人』(13)!這含示需要救贖主,也需要平息。稅吏曉得自己犯罪,何等得罪神,就向神求平息,藉着遮罪的祭物得神寬恕,使神能憐憫並恩待他。
  基督是爲我們成就平息的一位,使我們與神相安,祂是平息的祭物,祂也是平息處,就是神與祂贖民相會的地方。希拉斯哥邁(hilaskomai),指平息的事,就是成就平息,滿足一方的要求,而使雙方和息相安。基督在十字架上爲我們成就了平息,將我們帶回歸神,而使雙方和息相安。希拉斯模斯(hilasmos),指平息物,就是平息的祭物。基督自己爲我們的罪成就了平息,在神面前爲我們成了平息的祭物。希拉斯特利昂(hilasterion),是指成就平息的地方。平息蓋表徵基督是神在恩典中向祂的子民說話的地方。
  在希伯來四章十六節,這地方稱爲施恩的寶座:『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,爲要受憐憫,得恩典,作應時的幫助』。施恩的寶座就是約櫃的蓋,基督將祂爲着救贖我們在十字架上爲我們所流的血,灑在其上。阿利路亞,舊約的遮罪蓋成了新約施恩的寶座!這是何大神蹟,何等恩典,讓我們歡喜快樂,天天享受三一神奇妙偉大的救恩!(林天德弟兄)

利未記結晶讀經(十七)痲瘋得潔淨

  痲瘋表徵從人裏面發出來嚴重的罪,就如明知故犯、任意妄爲、定意頂撞神的罪(利十三)。在米利暗、基哈西和烏西雅的事例中我們看見,痲瘋起因於背叛神的權柄、背叛神的代表權柄、背叛神的法則以及背叛神的經綸。罪在聖經裏的意思就是背叛;因此,痲瘋表徵罪。這罪,這痲瘋,經由亞當進到人類裏面;罪旣進到人裏面,就從人裏面發出許多種的罪行,就是許多背叛的表顯。因此,患痲瘋者代表墮落的亞當子孫,他們都是患痲瘋的;人在肉皮上的腫塊、癬或火斑,是痲瘋的記號,表徵人表現於外的任性、與人不和、驕傲和高擡自己。利未記十三章二十四至二十五節的光景,表徵得救的人憑肉體行事,如發脾氣、稱義自己、不肯赦免人,乃是屬靈痲瘋的徵兆。
  利未記十四章患痲瘋者得潔淨,描繪神在基督裏已經爲我們豫備並成就之豐富、完整且廣闊的救恩;在這救恩裏,基督是那經過種種過程的包羅萬有者,也是我們得潔淨所需要的一切。四至七節這一切表徵主爲使我們的痲瘋得潔淨,降卑自己成爲一個標準高而身分低的人,爲要實行神的旨意,在十字架上流血救贖我們,而在祂的復活裏得榮,成爲尊榮至高的王。痲瘋得痊愈的人,仍需要在神面前求潔淨,表徵有痲瘋罪的病人,雖然因着裏面神聖的生命得了痊愈,還需要在神面前對付他的短缺和玷污,使他能得潔淨;我們尋求得潔淨,乃是與神的恩典和愛合作。
  記載於利未記十四章六至七節的事,表徵主完全的救贖不僅使人客觀的在地位上得潔淨,並且使人在聖靈裏,主觀的經歷主在祂尊貴、拔高而卑微的人性裏的流血受苦,並經歷祂的死、復活、升天和得榮。將被宰之鳥的血灑在患痲瘋求潔淨的人身上,表徵基督所流的血灑在我們罪人身上,這樣的灑就把我們聯於基督這位救贖者;灑血七次,表徵主血的洗淨是完全的。基督的升天由活鳥在空中飛翔所表徵;把活鳥放到田野裏,表徵活的基督使得了潔淨的罪人,不僅經歷基督的死與復活,也經歷祂的升天。
  剃患痲瘋者的毛髮以得潔淨,表徵對付己這基督身體之仇敵的難處;剃刀表徵十字架(利十四9)。當十字架的『剃刀』對付了己的一切方面,當我們一無所有,一無所是,我們就是潔淨的。我們該經過十字架並憑着那靈作每件事,以徹底拒絕己,爲着基督身體的緣故,彼此分賜基督。患痲瘋者在等候並儆醒七天之後,要再剃去全身的毛,洗衣服,並用水洗身,表徵求潔淨的罪人,需要負責對付他天然生命和日常行事爲人的每一部分;這表明我們若以確定、徹底並絕對的方式,認真的對付我們的罪和罪惡的己,我們就必得着潔淨。
  在利未記十四章三十三至五十七節裏,房屋豫表召會是我們眞正的家;房屋裏的痲瘋,表徵召會中的罪行和邪惡;祭司表徵主或祂的代表權柄,而察看房屋不是爲着定罪,乃是一種恩典爲着使人得醫治。七天之後把那有災病的石頭挖出來,表徵經過一段完整時期的觀察後,召會的難處若還在發散,就要把捲入難處的信徒,從召會的交通中挪開,視爲不潔,像外人一樣;這樣作是要阻止疾病的擴散,並要消除那疾病。用別的石頭代替那挖出來的石頭,表徵用別的信徒填補空隙;另用灰泥墁房子,表徵用對主恩典工作的新經歷,來更新召會;召會生活中要有新的起頭,就需要如此。痲瘋災病再次發作後,要拆毀房子,表徵一個召會的光景若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,那個召會就該結束。
  召會對主恩典的工作有新的經歷,因而得着更新之後,罪若沒有擴散,召會就潔淨,沒有問題了;全召會需要憑基督永遠有功效的寶血,和祂永遠的活靈得潔淨,使召會完全潔淨,得以成爲神與人相互的居所。(吳文宏弟兄)

利未記結晶讀經(十六)喫的意義,以及擊敗死亡

  利未記十一章說到飲食上的分別,就是在喫的事上要有分別,因此就有了『喫的意義』這個結晶。本章也說到禁戒死亡,因此就有了『擊敗死亡』這個結晶。信息包含兩大段,說到喫的意義以及擊敗死亡。
  我們要認識喫的真正意思,就必須認識喫的意義。喫乃是接觸那在我們外面,卻能影響我們裏面的東西。我們都是我們所喫並消化之食物的構成,我們所消化的成了我們的構成。喫主筵席上的餅,指明主進到我們裏面作我們生命的供應,然後這餅成爲我們,食物成爲我們,而我們成爲餅。我們不只與我們所喫、消化、並吸收的食物有生機的聯結,更與我們所吸收到裏面的食物調和。喫、消化、與吸收食物,都使食物與我們這人產生內在的調和;喫、消化、與吸收也包含一種『成了』,因我們所吸收的食物,成了我們的一部分。神要我們喫、消化並吸收祂,好使我們在生命、性情、構成、彰顯上成爲神,但無分於神格。我們就是我們所喫的;因此,我們若喫神作我們的食物,我們就與神成爲一,甚至在生命和性情上(但不在神格上)成爲神。
我們成爲諸天之國的實際之路,乃是喫基督作包羅萬有的糧。藉着喫君尊的基督這包羅萬有的糧,我們裏面就得了潔淨。我們都需要從主而來裏面的潔淨,就是因着喫耶穌而有的潔淨。成爲得勝者惟一的路,乃是喫耶穌。利未記十一章說到死亡是聯於飲食的,這指明我們的飲食,我們的喫,乃是一件生死攸關的事。
  死是神所憎惡的;在神眼中,死亡乃是最醜惡的,生命是最寶貴的。自伊甸園開始,神與撒但的爭執一直是在死亡與生命這個問題上。根據聖經,死比罪更玷污人、更可憎。我們向神認罪之後,我們的罪立卽蒙神赦免,但要從屬靈死亡的玷污得潔淨,卻需要一段時間。死和魔鬼是相聯合夥的;魔鬼旣是神的仇敵,死也是神的仇敵,死是神最末了所要廢掉的仇敵。對召會的攻擊是來自於陰間的門,來自於死。撒但所用以攻擊召會的終極兵器乃是死。惟有基督的生命並出自於基督生命的,必勝過陰間的門;神乃是要召會彰顯出基督的生命來,所以召會必須滿了生命。憑我們自己,我們不可能勝過死;惟一能勝過死的,乃是主耶穌基督。
  基督在十字架上嘗了死味,廢除了魔鬼,並且把死廢掉。主耶穌嘗了死味,不僅是爲着人,也是爲着神所造的每樣東西;藉此使神能在基督裏叫萬有與祂自己和好。基督藉着祂在十字架上的死,廢除了那掌死權的魔鬼,並釋放那些因怕死而受挾於奴役的人。神的兒子成爲肉體,好在十字架上藉着死,廢除在人肉體裏的魔鬼;這是要將撒但廢掉,使他歸於無有。主旣廢除了魔鬼,現今我們就不再怕死,並從死的奴役下得了釋放。基督藉着祂在十字架上的工作,把死廢掉。雖然死還沒有被除去,然而藉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,死已被廢掉,乃是事實。
  主耶穌藉着祂的復活,勝過了死,衝破了死。主將自己交於死,死卻無法扣住祂,反而被祂擊敗,祂就從死裏復活了。死不能拘禁主,墳墓不能限制祂,陰間不能扣留祂,祂復活了;復活就是勝過死。因着復活的基督作爲賜生命的靈住在我們裏面,我們就能在生命中作王勝過死;神聖的生命使我們登寶座作王,在生命中掌權勝過死。爲着建造基督的身體,我們需要供應生命;我們經歷並享受內裏復活的生命,然後我們也需要藉着成爲管道供應這生命,讓這生命能流到身體別的肢體裏。(張國忠弟兄)

1 ... 47 48 49 50 51 ... 68